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紙墨行旅人生
  紙墨行旅人生
  走訪中國贛閩二省山河地景的瑰麗、人文史蹟的煒煜,一段見證大塊假我以文章的生命行旅!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李安根
類  別:文學小說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4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559908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8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腎友川柳(二版)
腎友川柳(二版)

我來說點悲慘的事 讓你開心開心吧 一位年輕腎友的生命之詩

 
汴梁城外
汴梁城外

宋朝女流氓與現代教師的解放日常

 
行船人的愛:繁星點點
行船人的愛:繁星點點

不同於以往風貌的言情小說,更紀錄了故鄉「紅毛港」所發生的大小事。

 
惡魔的眼淚
惡魔的眼淚

一本充滿浪漫與綺想的宗教小說,過去一切的遺憾,最終因神的祝福而美好。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一個緣起動念,透過行腳,留下人間驚鴻一瞥的紀錄,之後回歸清淨本心。
以旅遊實踐知行合一,成就了學識與經驗,以臻致良知的境地。
用旅遊中國促進兩岸交流與了解,進而立足臺灣、了解中國大陸、胸懷世界。

●「讀此卷書如行萬里路」,在目前難以出國遠遊的後疫情時代,何不來一部暢寄山水
幽情的優質行旅讀物,為即將來臨的下一趟旅遊做好鋪墊?

•泰寧古城:狀元故里,江南名城。
大金湖--百里湖山,靈冠天下;寨下大峽谷--寨下歸來不看谷,未到此區非泰寧。

•婺源縣:中國最美的鄉村,美似天上人間諸景備,銜山抱水建來精。
汪口--人文地理之旅;江灣--似遊大觀園美境;江嶺--尋覽大自然花園;李坑--詩畫般江南風光。

●旅行的情境與物境,猶如這首詩詞的意境:「朝迎曙光升,暮送餘陽落,寰宇任我遊,
勝景盡足底;眾覽小天下,萬物本一家,行旅解百憂,樂活度人生。」著實地令人遐
思……

旅行--體現了人類的活動力,也是生活的實踐。
旅行--應驗了「知行合一」理論並成就了學識與經驗。
旅行--能鼎鼎堆砌起生命歷程的美麗樂章,共譜著永恆記憶的韶華人生所豐潤鋪陳的光陰故事。
旅行--就是活化美綴生命與健康樂活生命的牢固根基,同時也是催成圓滿人生的指向羅盤。

●隨著作者詳實的文字敘述與豐富的照片記錄,所顯現的處處行腳,我們不只看到了贛、閩二省的美麗山河與大地風貌;若細細咀嚼著作者筆寫的文采,更能領會到字裡行間所流淌著,那溢滿而出,對人文古蹟及歷史傳統建築物等煒煜的仰止與讚頌。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一、緣起動念--「人生旅程的駐足存記」
正逢每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生物(註釋:當然也包含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動植物、昆蟲及其他無窮盡的細胞體),來到了此多彩多姿、新奇冒險、充滿未知與挑戰、無盡的悲歡離合與送老迎新的接續世代且又不斷交替的塵凡世間時,此降臨應是偶然,也是千載難逢的機緣,因為下一個輪迴循環時,自己必然不再重現於萬象生靈間,對於人類生存的未省圖騰且又處於地久天長的時間年輪裡,斷然不會再有這般的吉運能重新回到地球,誠如北宋朝蘇軾的名著大作《前赤壁賦》,其中有一段詩賦文是這樣論述、描寫敘說著有一種:「……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的感傷意境,尤為力透紙背地描述出個人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僅能將憾恨化為蕭音,寄托在悲涼的秋風中,悽慟凸顯出人類的渺小並感受到人類在面對大自然的無力以及在面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只能萬般心酸哀嘆、潸淚悲從中來。因此不佞認為人類的有機短暫生命只有一次,隨著緣起緣滅、緣聚緣散而寂靜,一但消失離開了塵寰,便是回復到「圓寂」(註釋:圓寂,簡言之,乃是一切福德智慧圓滿無缺,煩惱徹底清除,永遠不再被煩惱及生死所困擾。)的本有心體,歸向了純善純美的空無境界,所以在光陰的隧道裡應該不可能再有機遇相識;縱然,有人相信生命是輪迴循環、永生不息,可是當依序輪迴重蹈俗世陽間時,肯定也是一個嶄新的獨立個體和前個世代的自己一點都無相干、絲毫不牽連,已經是一種全然無自覺與前世有任何的種種因果連結關係,因此,一個人的前世今生,就本質上而言,是相同一個人卻分屬於兩個不一樣的世代人生征程,在其生命過程中從無交集。換言之,即是自身的前世我與今世我,煢煢孑立獨行在兩個不同人生的各自平行生命時空裡,永無交錯,是故,就無法連貫一個人的永存始末意義。
倘若真的有這種輪迴再生現象,惟恐已寶界為「眾生無相化為塵,大愛無極歸一空」,並非自己所認知的自我,而此種生命的因襲相承並非個人「涅槃--不生不滅」之聖果狀態的延長,僅僅只是種族的繁衍一環。詳言之,是經由許多人的生命,以前仆後繼的方式,所共構築成的一個整體人類生存的蕃蕪延續而非個人生命的持續,故而此種實象乃是以「無私小我來完成雋永大我」的一種自然界存活定律。
其次,如果有輪迴轉世的話(註釋:因為有關輪迴轉生的論述觀點眾多,不一而足,在此僅從「外在表相」這個單一角度來切入並提出個人的穴見),或許除了外表一樣外,在其他方面想必是截然相異的;然而依此論點觀之,仍有疑義?即自古至今似乎未有現代人的外表相貌體態與某古人完全一樣的;也許在塵海中芸芸眾生,如微渺的浮萍,掠世而過似輕煙,已無留下任何蹤影,『除了僅有極少數的偉人、名仕、大文豪、功勳者或者與當代的時勢、社會氛圍、道德禮俗、為人處事風格等等有被尊敬為典範者,或是不能見容於當時民心社稷所奉行的道德禮儀規範之倒行逆施劣徒者,也許尚有歷史文件會記載有關前述這些「善人」與「惡人」的留存丹青資料,因此,對於上述諸等人物的外貌長相與體態,或有機會可略見一、二,並藉由此等古人的事蹟來彰顯道德的遵奉表率和為人處世的良劣行為尺度,俾利供後人敬仰與借鏡,憑此作為後世的教化樣本與功過批判,以提供給後人達到知往鑒今之功效以外』;直至今日紅塵,鑑於上述有歷史見證之輩,仍無一人被發掘驗證是古往今來,在外觀容貌和體型上是同一位「前人與後人」而完全一模一樣的;簡言之,「無即是有,有即是無。」今世的甲已經是全然非前世的甲,而是外表與內在均不相同的一個人,實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獨立生命個體。先總統蔣中正曾曰:「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竊以為,上述諸觀點應當是「生命--生活--人生」意義的良佳註解。
「昨日已逝成追憶,今朝當握角色生」,因為昨天的時光已白駒過隙,寸金難買寸光陰,歲月一去永不復還;而且明日又未可知,無法掌握其虛無飄渺,故應該珍惜愛護現在的自己,認真竭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因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亦僅能有一次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須摩頂放踵地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無價與珍愛自己生命的來之不易,所以,自然要格外重視自己的人生意義,充分發揮生命的效用,為地球人類盡一己綿薄之力,正如國父孫中山的勉勵語錄:「聰明才智越大者,當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智略小者,當服百十人之務,造百十人之福;至於全無能力者,當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基此,在無際無邊的宇宙時空裡,我們皆是當下組成時光巨流中的一粒微塵,除了要讓自己的生命旅程裡,能留下一丁點東西以備待時提供給有緣人參考或者成為個人紙筆的追憶存記以外,同時更要心存感念、不忘父母賜予生命的恩德,讓吾輩有幸來到寰宇地球村一遊。援引上述諸因,擬藉今生有此機運可以替己身曾在無遠弗屆的地球光陰活動軌跡上,忝為註記一筆,屬於自我人生如滄海一粟蜉蝣般的旦暮生命歷程,雖然斯須短暫,但也曾經在人世間的光景駐足過。然而就整體巨大的世界運行宏觀而論,此種細微名不見經傳的塵緣過客及個人生命意義的紀錄心願,依照歲月長河且生生不息的人類歷史之滾滾紅塵的巨視全局而言,當然是無足掛齒;可是就渺小的個人論之,假設能如願記載留存有關自己的「入世」點滴筆墨蹤跡,藉此寫文展言來表達個人的生命力,待有朝一日在滔滔不盡的翰墨竹素如恆河沙數般湧現時,藏匿在洶濤翻滾洪流奔騰下的某處,自己所著的這本拙作,就在那驚鴻一瞥的瞬間,乍見留駐凡間,相信生命的初心感受,十足的不能自已;雖無法達到上層的「立德」或中層的「立功」或許逸想著有機運忝踰到底層的「立言」邊緣,若能如此,或可稍感安慰,不枉費須臾此生。(註釋:此乃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精言之,立德--貴在為人品格,即樹立高尚的道德操行;立功--顯在處事成業,即為國為民建立功勳業績;立言--優在治學善文,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文論言辭;亦可簡言之,立德就是做人的境界;立功就是做事的圭臬;立言就是做學問的標準。)所以立基於前述諸等思維,遂成起心動念之因,又適逢此次僕等至中國大陸旅遊,觀覽了美麗大地的山明水秀風光,領略了豐厚的文物底蘊及體察了對岸的民情習俗和生活型態等樣貌後,就在諸般觸類旁通下所引致的所見所聞,均能刻畫入微地感受到身歷其境,於是乎,爾乃提筆寫作、舞文弄墨,以聊表自己的淺見。

二、「知行合一」--成就了學識與經驗
知識與經驗的獲得並非能快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藉由經年累月的努力,加上積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堅持意志,方可成就厚實穩紮的學問知識和生活經驗常識。常言道:讀貫萬卷書冊是取得學識的必要途徑,自古以來中西方先賢先哲們對於讀書一事,已有精闢的人生見證名言,誠如:中國唐朝詩聖杜甫在其大作--《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文中有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兩句名詩;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其巨著--《培根隨筆》的第二十篇《論諍諫》文中曾說:「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讀那些在公眾舞台上有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人所寫的書。」又於同書的第五十篇《論學問》一文中再次地說:「讀書足以給人樂趣,讀書足以給人光彩,讀書足以給人幹練、增長才識;讀書可彌補天然的不足,經驗又填補讀書的不足,於是讀書能益加造就一個充實的人。」及「讀史使人明,讀詩使人靈秀。」由此可見,諸等文句均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中國古典詩文更進一步道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註釋:擷取北宋朝真宗皇帝趙恆的《勸學詩》);又有古詩詞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註釋:引述北宋朝汪洙的《神童詩》)。但是,處在當今的潮流局勢之下,當然要有豐富的學養,這即是知,同時也需要有碩博的經驗;質言之,必須具有行動力去體現並且獲得寶貴的經驗,此即是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的名言就曾經這麼說過:「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借助別人的智慧,來使自己做一個清明正道的人而不受別人蒙蔽。」及「世上唯一的善,就是知識;世上唯一的惡,就是無知。」易言之,一個有志向學的人,除了要憑靠個人的知識與力行外,同時也必須善用前人或他人已經累積的智慧結晶與經驗法則來幫助自己,因此古人曾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百劍而後識器。」就是「借智善己」這個含義,是故能讀萬卷書之後,勢必相對地已經擁有了堅厚的智能實力,接下去就應該在實踐(力行)中充實自己的人生了。唯有理當如此地知行合一,並秉持--「萬般攀峰皆上品,終身學習人生高」的新觀念,才能奠基立足點,方能在今日複雜競爭的世界裡,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知易行難」是中國古代傳統認識論的基本觀點,例如:『《尚書.說命中》曰:「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左傳.昭公十年》曰:「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孔安國.傳》曰:「言知之易,行之難。」等等』,且中國儒家的中庸之道,標榜「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哲理,而窺探前四項都是知的範疇,也就是要把「知」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到達能夠明辨的程度時,才要去篤行,這種從知到行的漸進程序,對一個沒有恆心的人而言,就往往會導致「行難」了,其樣態為:「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申言之,認識了解事物的道理脈絡比較容易簡單,但是事物本質常常是撲朔迷離、盤根錯節,實行其事會比較難,做起來並不容易,習慣坐而言、非起而行,著重清談、紙上論兵,不能親身力行,是一種消極、悲觀的心態,引用現代的說詞:「心有夢相隨最美、勿行美夢難成真」,凡諸等有想法尚未及執行者,我們或許可以姑且將之歸謂為--「夢想家」。
國父的「知難行易」哲學,在於破除中國清末民初時,普羅大眾皆以「知易行難」做為改革難以成功的藉口,為了導正民風思維,故而大力鼓吹提倡「知難行易」、「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必待行之成之而後乃能知之」的觀念和「行先知後,由行致知」的思想,來進行治國安邦與國政社稷的革新,並掃除國民心理障礙(即知易行難),闡揚天下本無難事,親身去實現就對了。這是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重點在於「實踐精神」,避免「無知而行」,強調「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力行理念。所以國父的知難行易理論可以這麼說:「就是一帖謀求成功有作為的良藥」,同時亦是達到目標的基石。惟其成功的方針,偶爾未必精確準的,若因未知而先行,或許會發生「過與不及」的結果,而步上虎頭蛇尾、功虧一簣的局面(這就是「不及」的現象)或是誤導走偏踏入歧途險境並且帶有非理性的極化效應現象(這就是「太過」的隱憂) (註釋:極化係人事物在相關發展情況下,使原本狀態往兩極偏離),前述諸等「偽知」面向,均會造成傷害或失敗之舉,此時應先求「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註釋:出自研讀《孫子兵法》心得),是故諸如此類行動者,我們或者能先將其歸稱為--「先行家」。
明朝王守仁在他的陽明理學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論,強調「致良知」,認為人的活動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也是王守仁(王陽明)學說的主要架構之一。但他表示:若過於偏重「行」的部分,也會造成矯枉過正之虞,因為未經由「明辨的知」,便貿然去實行,有時亦會走上岔路,也有可能會很容易步入極端,這就是出於「未知而行」的結果。知與行的目標,是要獲得智慧與真理,所以,知與行的相互配合是很重要地,彼此正向互動才不致於「太過」或「不及」,可是要如何維繫知與行的良好關聯呢?此時就需要有一套系統化的步驟來實踐,此方式就是--「知行循環法」;簡言之,此循環法:『就是在追求真知的過程和方法中,知與行兩者應該要有輪替而且要能夠彼此展現實貌的一種方式,同時這也是一種知與行重複驗證的程序。詳言之,就是:一種「由知到行」的標準循環過程,其程序應該是由知先開始,當「知」理解到適當的一定程度時,始可轉換到「行」的實施軌道上,方可力求目標的運行達成,然後由行來驗證知、由行來改善知,待完成後再回到知的層面。在此種「知行交互輪替」的循環作用下,同時又經過了嚴密的分析、推理、求證等實務的去蕪存菁考究後,便能進一步把「知」推向更高的境界,尤其是經過多次的知與行循環交替(註釋:特別是科學之知,更需如此運作)驗證後,當知與行能夠達到互為體現時,即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真知」與「良知」。易言之,就是明白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所做、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明白自己如此做後,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良知?假如都符合,便是知行合一。』因此,知行合一的精義在於:「止於至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綜合上述所論及的「知易行難」與「知難行易」之理論基礎後,再經由矢志者的內化昇華創新,兩者或可互相截長補短、精華互通有無,當兩者能加以融會貫通、淬煉成一體時,就能破繭而出,呈現嶄新的「知行合一」所務實具備的「智慧與力行」之功效。故而概論之,凡是這類積極實現者,我們也許可以先擬給一個定義,謂之--「實踐家」。
透過接觸外界的各種人事地物景的經歷,並從旅程中去體驗實境的現象,就此等旅遊行為的表現而言,除了必要的知識與旅遊資訊外,更需要有實際的行動力,去做、去實踐並謹慎求證,以獲得精確的經驗來驗證自身的相關旅行常識及個人生活知識現況是否真實,所以旅行遊覽是走出象牙高塔、擺脫藩籬桎梏的有效途徑之一,換言之,旅遊正是「行」的一種具體表現方式。經由力行(旅遊)而獲得多元化的視野認知,足可富華厚植本身的學識涵養及深化體會出人生百態的現形經驗;又當「知與行」這兩種能力處於互為相輔相成時,便能造就一個人的精彩生命力。質言之,即知即行的「知行合一」精髓,恰是符合現今進步務實的科學時代意義,就是將「知」與「行」融合成活的知識和精準的實務經驗,來領航無瑕的正途人生方向,職是之故,「旅行遊覽」是一種絕佳的「知行合一」體現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成就了有志者的廣袤學識才能與豐盛活用化的多彩人生經驗。

三、旅遊是加強兩岸交流與了解的捷徑
西元1519年葡萄牙人費南多.德.麥哲倫(Fernando de Magallanes)開啟了船行首航環繞地球一圈的夢想,並於西元1522年9月完成壯舉,那時候是何等的艱辛冒險與困難不容易,如今更是對人類社會及地球科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與貢獻,然而放眼當今世界形勢,欲前往任何一個國度或地區已非難事,因為現今的世界是科技猛新、百業興隆、經濟熱絡、民富邦和、資訊發達、交通便利的先進時代,儼然已形成了一種「天涯若比鄰,世界地球村」的新興生活圈,大大地縮短了全球各國及區域的距離,更拉近了人類間的溝通渠道,促使彼此間的人際關係、工商業經濟關係、國家與國家互動關係、各種區域組織整合關係與國際政治關係等,更為緊密連結在一起,所以現代的人們要出門去旅遊或是要出國去觀光辦事的機會必然是盈千累萬,同時也相較於21世紀以前的時代環境要方便無拘許多,尤其交通工具最為快速又便捷安全,是故,踏出國門行至全球各角落的願景,已非奢望之想。
在乾坤世界中,臺灣是位處於東亞區域的一分子,所以我們要「立足臺灣」、「了解中國大陸」、更需要「胸懷世界」。古文《禮記》曰:「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老子《道德經》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勸學篇》引申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由此得知,在我們臺灣行遊後,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景象(註釋:即從「自卑、自邇、足下、跬步」開始前進旅行,待遊觀穩健立足於臺灣之後並從臺灣出發,走向千里之外的世界地域來尋幽探訪),就以全球地緣關係而論,中國大陸與臺灣的距離是非常接近的,同樣地臺灣也有很大的機遇會接觸到中國大陸,基於對面的大鄰居(中國大陸)與臺灣在各層次的種種關係上,均有著很巨大深遠的牽連性,故而多了解並加深對中國大陸的認識,應該是有益於臺灣在各個面向的展望;此外與中國大陸有正向的互動關係,亦是臺灣免於恐懼、避開紛爭且能愈趨前進發展的一條可行又有利的多贏途徑,若能如此,對兩岸雙方的彼此影響均能更加維持「和平穩定、騰達進步、經濟繁榮及安全鞏固」的需求。是以,到中國大陸旅遊除了可以觀覽其壯麗的大山大河大地以及無數的人文景物等美境以外,也能彌補臺灣在地理地貌方面的不足,而且更能有機會讓臺灣人民認知中國大陸在各層面的實況,同時亦能使中國大陸的民眾進一步理解臺灣在各向度的進展情形,藉以強化彼此的認識深度並縮小兩岸間各種相互間的差異性,進而增加兩岸人民間的信任度與好感認同度,因此擴增兩岸人民彼此間的往來旅遊交流,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潤滑劑或黏著劑。
以此推論,要進一步認知中國大陸的佳徑方式之一,就是到中國大陸各地旅遊,去領會對岸的實境感覺,同時也歡迎中國大陸民眾來臺灣遊覽,尤其中國大陸與臺灣已經實質分治隔閡了七十年之久(註釋:此分隔時間的界定區間,僅僅是以西元1949年起算至西元2019年為止,無礙且無涉於兩岸在其他歷史時間的判斷及相關歷史事件的認定時間計算法),各自相互間的殊異性一定會存在,如果此時適宜地透過彼此間民眾旅遊交流逵衢所具備--「溫和漸進、細水長流」的這種軟實力運行效益,而使其能激發私人旅遊交流所產生的外溢效果與共伴的擴大乘數效應之軟實力功效的話,或許可以促進兩岸人民間益加融合共處(註釋:即兩岸人民擴大互動交流,使彼此有較多的機會可以認知對方,而使臺灣愈加了解中國大陸,同理也讓中國大陸進一步理解臺灣並隨著時間巨輪的運行,共同促進兩岸關係的推演)。
臺灣與中國大陸倘若能有穩定的正面發展關係,又可以相互維持正常的雙邊對等利益關係的話,假設果真能處在此種兩岸和諧善意的情況下,當然是有利於臺灣開拓全球的視野空間及經濟發展,藉此來提升臺灣的應有國際權利與義務;另一方面,臺灣在參與各種國際活動關係或國際性組織的資格與程度上,必定能大幅增加,屆時臺灣朝向「立基東亞、放眼亞洲、擁抱地球」的國家發展大針,就更能水到渠成,到時候臺灣的前程與榮景是可以賦予期待的,那就是--「將來生活在臺灣的人民必定能否極泰來、幸福快樂、安居樂業、阜成兆民、豐衣足食、自信尊嚴、繁盛進步、富國裕民、國泰民安。」再者,若僅就中國大陸方面而言,除了政治議題及統獨形態可能要託付給歷史的演變和大環境的推移來處理外,其他在臺海兩岸的各種情勢狀況,愚暗自忖量著,似乎可以依循「和者兩益,爭者兩害」的此項戰略來應對,或許芻蕘之言可為時下的參考蛙見?因為臺灣與中國大陸彼此間的和諧或合作,皆能使兩岸均互蒙其利。所以奠定在和平的磐石上,中國大陸也能因為兩岸的和睦共處所帶來的友善環境而獲得利益。
綜合上述之三大緣由以外,再加上傾耳細聽自我內心深處的吶喊,一直以來都有著一股隱意想要寫點文墨的初衷,在意志的呼喚下,驅策了自己的動力,遂能以面伏案,振筆疾書,有幸克成此拙著,寸心略能戔戔欣慰並藉著撰寫文章來溫故知新、活化激盪腦力,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謙沖自牧態度與學習精神,奮發筆耕竹帛。筆者才疏學淺,自居樗櫟之材、腹笥甚儉,經驗或有未逮,在著述本書時,懷抱著誠惶誠恐的態度,然而此書的竟成唯恐會有未盡事宜,如果有錯漏誤失之處、有未臻完善的地方,敬請先進閣下及尊敬的讀者們見諒並懇請各界不吝賜教,同時亦祈盼仰望賢達們能夠惠示雅正為禱。

李安根 謹識
2019年12月25日於臺中太平聞書閣

   
 

第一章的第四節 夜遊泰寧古城

16點抵達泰寧城區,基於方便搭乘公交車的因素,所以我們選擇了離公交車站較近的旅館,在辦妥入宿的登記程序及繳納住宿費後,16點8分我們入住「雅都賓館」(註釋:這是我們預先在網路搜尋選定的旅館,不是4顆星或5顆星的高級大飯店,而是考量方便與經濟實惠,我與碧衞是509房、林氏夫婦是505房),在檢查房間時發現落地窗的卡鎖已損壞,於是電請賓館服務人員前來修繕換新後,就將行李放置房內,於16點58分我們四個人偕同外出吃晚餐,光臨當地小吃館、品嚐在地的食物風味並於餐後夜遊泰寧古城,就在遊賞泰寧古城街景之際,巧見一座泰寧古城石碑,再經由閱讀此碑文的紀事簡介後,讓我得以管窺蠡測福建省泰寧縣的自然地理形成之因與歷史文化和民風習俗的沿革,故將自己的三點拙見認知陳述如後:
(一)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是經由地球生成階段中的近生代青年期地質--「山原與峽谷」的傑妙組合,所形成的一種獨特「丹霞地理」地貌,所以泰寧地區深具丹霞地理代表性,並以「清晰完整的古夷平面、密集的網狀峽谷、深切曲流、綿延雄渾的早期丹霞群峰和發達的丹霞洞穴等」,為主要地形特徵,同時加上豐富多樣的景觀元素交融合一,孕育出獨奇的自然美境(即丹霞地貌),展現於天下。在此完整原真的地理區域內,保存了良好的生物環境及優質的多元化生態系統,所以中國福建省的泰寧丹霞,已經列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的《世界遺產名錄》裡,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事實,就說明了該項文化與自然遺產是具有普世性價值,所以對「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完善保護也是符合全人類的環保利益,基此得知,「福建省泰寧縣」是一個擁有世界級認可的文物遺產保存維護區,其重要性不可言語。
(二)泰寧乃取其「康泰安寧」之意,係地處於福建省(閩)西北部三明市的一座風景小城鎮,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的美譽,曾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文齊盛況,所以人稱「泰寧古城為--狀元故里、江南名城」。文學泰斗的歷史名人諸如:楊時、李鋼、朱熹等,都曾在此地講學著述,留下了斑斕文軸與斐然功勳,供後人瞻仰。當下吾等抱持著舒心愉悅的態度與崇敬懷古之情感,心曠神怡地徜徉在這座古城小鎮裡,既能在明朝兵部尚書李春燁的深宅大院裡,品味著「江南第一民居--尚書第」的古朝風華,也可在臨水而居的狀元文化公園內,觸情泰寧至今2200年的日月風雨滄桑,更可在紅軍街上探討工農紅軍三進三出泰寧的烽火歲月;若得閒暇之餘,清靜澹泊地坐在古老的戲院前,悠然感受梅林戲及儺舞之獨特民俗風情意涵,或許能潛心領會到泰寧古城在經過歲月長流洗禮後的歷史演變蹤跡與榮枯興衰。
(三)泰寧古城總面積約12公頃,城區內擁有在江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築群--尚書第、世德堂等,而此等均列為中國大陸保護的重點文物古蹟;古城內尚有中國大陸縣級規模最大的青銅群雕公園;在這裡的古街(如:狀元街、狀元文化街廣場、紅軍街)、古屋(如:鄒狀元祖屋、進士主屋、李氏宗祠、五福堂)、古巷(如:進士巷、九舉巷)、古建築(如:尚書第牌坊、進士門樓、朱熹題壁)、古井(如:土地堂井、明代四方古井)、橋燈(如:明月橋、東澗橋、東門橋、同心橋等燈光夜景)、廟宇(如:城隍廟、土地廟)、景區(如:狀元岩景區、尚書第景區)等,均富多樣性形貌而且具有文化傳承的脈絡,就在此般的文采風華及諸多此地的故城史蹟裡,使這座泰寧古城更顯得屹立彌堅,神采猶存而歷久不衰。
古城裡亦有田莊人家的本地創意物品與多種特產品、風味小吃和婉秀小商區並有中國大陸一百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紅軍街(朱德、周恩來舊居),此街乃是中共中央蘇區21個景點之一;另外位於古城區以外的景點雖多,惟最著名而且是遊客到訪最多的旅遊名勝地,大概是這三大景區:「大金湖景區、寨下大峽谷景區、上清溪景區」,其中的兩個景區,也是我們明天要遊覽的景點(因為明天的旅遊行程安排,在時間上會比較緊湊而且又在路途距離遠近的考量下,所以我們排除了距離較遠的--上清溪景區)。
泰寧在福建省雖然地處於縣鄉,可是在其城區內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質而且商家集中,其中的老街景象、古蹟建物等均與著名的「徽派建築形式」相結合,毗連而立,頗具徽商小城特色;加之文物造產豐富、城鄉造景多彩,可謂在城鄉的「社區總體營造」上,體現無遺。佇立在泰寧古城中,也能感受到街景熱鬧通明,此刻油然而生泰寧的夜景和臺灣的臺中市太平區夜景仿如一樣(註釋:此乃指與太平區全區整體的夜間景象相對應而言,並非僅僅只是對比太平區夜間的主要繁華道路街景)。但是有一點覺得很不一樣,那就是馬路上無紅綠燈道路交通號誌,只有行人穿越斑馬線,當車輛駕駛到十字路口時,駕駛者會主動鳴喇叭禮讓行人,另一方面行人在過馬路時也會注意路上車況;或者是在十字路口的前方、行人穿越斑馬線的前面,車輛亦會減速,此種人車通行,車輛優先禮讓行人的現狀,或許比臺灣的車輛駕駛人更加小心翼翼,可是這樣的現象,仍然存有高度不安全的潛在危險因子,所以我們過馬路時,都很注意謹慎,只是想不透為何不設立紅綠燈道路交通號誌呢?難道是在擔心破壞古城街景的美觀嗎?還是在節約政府經費或是城區內軟硬體設施尚未完備(譬如:電線路線、電力運轉、電線架桿、埋線工程規畫、電腦管控技術與資訊設備等等的軟硬體設施不足?)……?大約晚上20點左右夜空開始下起了小雨,雖然下著毛毛細雨,可是我們夜覽泰寧古城的意向依然興致勃勃,後來因為雨勢越來越大,雖然有撐著傘,但是穿在腳上的鞋子及褲管均被大雨淋濕了,同時也感覺到天氣變得寒冷許多了,所以我們只好返回賓館處理濕掉的衣褲和鞋子。

第一章的第五節 結語

於21點20分回到賓館,我與碧衞到林氏夫婦的房間小聚話家常,談論今天的旅遊事宜及明天的行程規劃並結清今日每個人的開銷後,就各自回房休息,我與碧衞就利用時間整理衣物、用吹風機吹乾鞋子及褲子,在洗完澡後,對於今天的旅遊觀感有所沉思,尤其在遊歷觀覽泰寧古城的尚書第古蹟建築群及進士巷時,特別具有深刻印象,遂心忝為執筆寫作這首七言律詩詞意,來抒發傾吐我此刻的心境:

—— 遊福建泰寧古城感 —— 〔七言律詩〕
學博進士科狀元,讀貫通世萬卷書,行懿眾生萬里路,務崇知行雙合論;緬懷先賢聖風采,以古照今教化兮,文興邦國志繫民,高節一品尚書第。


第三章的第五節 遊逛街景及對婺源的認知

15點16分我們在賓館對面街上的附近小吃店用完午餐後,雨也停了,碧衞及林氏夫婦等三人提議要去遊逛當地街市景觀,因我必須回賓館療養腳傷,於是我們就分別前往各自的目的地,我在回賓館途中,走到賓館附近的星江橋上時,佇立了一會兒並凝視著人來車往的各式生活步調與情境,此時也向遠處的「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拍了幾張當地應景畫面後,我於15點50分回到賓館休息,進入房間後脫掉鞋子,就立即到浴室用水桶盛裝冷水,再將左腳踝浸泡在水桶內冷敷30分鐘後,擦乾左腳並裹上藥膏貼布及服用消炎消腫藥丸。晚上18點15分碧衞她(他)們返回賓館看我,同時也瞭解了我的腳傷現狀並詢問我有否需求後,於18點39分她(他)們三個人再次出門去吃晚餐,我依舊在賓館休憩養晦。
透過文宣簡介及服務人員的講解,再加上自己的觀察與認知,在此概述記載敝人對於江西省婺源縣有五項耳聞目擊的感受:
(一)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皖(安徽)、浙(浙江)兩省交界,於唐朝開元28年(西元740年)置縣,古代隸屬在皖南徽州的「一府六縣」(註釋:古時候的婺源是歸屬在安徽省南部古徽州的一府六縣轄區內,而當中的六縣包括婺源縣在裡面,即婺源縣是其六縣之一)。該縣城面積約有2,967平方公里,地形地貌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全縣下轄16個鄉鎮及一個街道辦事處,全縣總人口數約有36萬人。總而言之:走進婺源地區即能感染到藍天、白雲、綠山、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等諸般多彩元素,這些元素就像調色盤內的繽紛彩色顏料,盡情地在畫布上揮灑出一部嘔心力作,猶如一幅意境深邃的山水風情彩畫,肖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遺世桃源仙氣之境,因此婺源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二)著名中國文學家余秋雨先生在遊覽完婺源地區後,情不自禁地發出讚賞說:「我也算是一個走遍大江南北的人,確定要我介紹在中國大陸國內好去處的時候,如果不是講大城市、大名勝地,而是說村落、田野、城鎮,毫無疑問地,我首先會脫口而出要推薦的,一定是婺源縣」。由此就可得知,婺源縣是一個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地方。
(三)婺源縣自古就享有「書鄉」的美譽,同時也是中國大陸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從唐朝到清朝的歷史蹤跡裡可發掘到:『全縣共有科舉進士達官552人,歷代文人留下的著作中,有172部名著入選編撰在「四庫全書」裡面,其中更有文學大師諸如:朱熹、詹天佑等歷代文化名人,備受矚目推崇。』另外徽劇、儺舞、徽州三雕(石雕、磚雕、木雕)、歙硯製造技藝、綠茶製作技術等等,均被列入為「中國大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且李坑、汪口、思溪延村等景區,被評選為「中國大陸歷史文化名村」;尚有彩虹橋、明清宗祠、江灣、臥龍谷、嚴田、文公山、靈岩洞、曉起、江嶺、石城等各景點,亦一併列入中國大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
(四)婺源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物產資源豐饒,全縣森林面積覆蓋率高達82.64%,並有國家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各一處,掛牌保護的名木古樹多達13,222株。縣境內有世界頻臨絕跡的保育類鳥種--「藍冠噪鶥」;有世界最大的鴛鴦越冬棲息地;也富產紅、綠、黑、白四種顏色特產品(即:荷包紅魚、婺源綠茶、龍尾歙硯、江灣雪梨),而且上述諸等物品均能獲得古往今來的好名聲。婺源縣的旅遊業自西元2000年正式起步,憑藉著特殊資源的優渥和不斷顯名的地理優勢,使「其」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品牌形象大幅提高。此等均進一步地促成該縣區旅遊業實現了「自無到有、由小至大、從弱達強」的一個蛻變性躍升進展,終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婺源之路旅遊發展模式」。
(五)目前婺源全縣有5A級景區1個(江灣景區)、4A級景區7個(李坑、汪口、臥龍谷、思溪延村、嚴田、文公山、靈岩洞等景區),再加上4個著名景點(曉起、江嶺、石城、彩虹橋等景點),合計有12個大景區。因此婺源地區先後被評鑑為--「中國大陸旅遊強縣、國家鄉村旅遊度假實驗區、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大陸生態旅遊大縣、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遊縣、全國低碳旅遊試驗區、中國國際生態鄉村旅遊目的地」等等。除了前述諸等評審的美稱之外,婺源地區還被評選為--「中國四大花海之一、人的一生中五十個不可不去的地方、中國大陸十大踏青好去處、中國大陸十個趕緊要去的地方、中國大陸七大最浪漫的縣城之一、中國大陸五十個世外桃源之一、最美鄉愁旅遊目的地、最美中國榜生態旅遊目的地、最美中國符號」等等,故婺源縣是中國最美的地方。
從上述諸般的肯定讚美與榮譽名銜觀之,就可得知,婺源是一個奇特且不可多得的雅麗仙境,值得在夢裡尋覓千百遍也不厭倦,此鍾靈毓秀之地,堪稱是另一處「稻城亞丁--香格里拉」的紅塵天堂。
婺源地區是一個同時擁有「天時節序」和「地利造化」的一處大自然融合體即--「春和賞萬畝花海,夏陽遊清暑靚森;秋颯觀滿山紅葉,冬雪訪平湖鴛鴦。」更是一個四季皆景,男女老幼皆宜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最嫻雅的田園風光,感受到最傳統的民俗風情,體驗到最恬適的鄉村生活,品味到歷史懷舊的氣息與現代革新的風韻,諸等方方面面在此地互為交織融合,並使婺源縣匯聚成一個具有深厚中國文化底蘊風味的光彩之地;也是人的一生中必到之地。
中國大陸最美麗的鄉村--「婺源」,是個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它所蘊含的古老與神奇,絕對會為您呈獻一趟充滿詩情畫意的尋夢之旅,並藉著題寫這首五言律詩,吟詠其詞義,來讚嘆婺源飄逸的仙域:

—— 讚賞江西婺源景觀 —— 〔五言律詩〕
田園風光趣,快樂逍遙遊,最燦麗墟里,人間仙境兮;絕經典名勝,如香格里拉,旖旎之婺源,三界瑰美哉!


以上內容節錄自《紙墨行旅人生》 ◎文/李安根.白象文化出版

   
 

李安根

西元1960年出生於臺灣高雄市,服兵役退伍後,先後共三年於私人企業公司服務,分別擔任:歌林股份有限公司「展業管理師」及南僑關係企業公司「生管幹部」。民國77年(1988年)參加國家考試鐵路人員特種考試及格,經榜示錄取,從此踏入公務部門服務,且擔任公務人員已屆滿30年,現在已退休卸甲歸隱塵境間。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法學碩士畢業

全國公務人員國家考試及格錄取任用資格:
1.鐵路人員員級特種考試及格(榜示第二名)
2.鐵路人員高員級特種考試及格(榜示第三名)
3.司法人員三等特種考試及格(榜示第十一名)

經歷
曾任職服務的公務機關總稱:
臺灣省政府、交通部、法務部、臺中市政府

其他著作或論文
中日東亞主義比較研究--從「東亞高峰會」觀察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人生。
   
 
2.小島先生
3.病中札記:一個乳癌及多系統萎縮患者的內心世界
4.貓與狗
5.愛相隨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