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上座修觀以前,在這一念上先修普賢十大行願,然後萬緣放下,一念清淨,如此沒有不成功的。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南懷瑾
類  別:宗教哲思
出  版:南懷瑾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0613025
裝  訂:平裝

定  價:NT$300

立即購買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菩提心語2:花雨
菩提心語2:花雨

透過新詩創作,傳達生活的智慧與態度,願這香郁之氣,帶給塵凡一絲芬芳!

 
你會喜歡金剛經
你會喜歡金剛經

以平易近人的對話開展,帶讀者領會《金剛經》緣起性空的超脫智慧。

 
老子易解
老子易解

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道」生天地與萬物,更是中華文化之宗源。

 
禪宗新語
禪宗新語

南懷瑾大師親撰禪宗流變與解評,學禪入門必讀,禪修人士更不能錯過。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普賢行願品的修法是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南師學佛,也是從此開始。
◎修普賢行願觀想是一種事實,不只是理想、幻想,因為普賢菩薩的行願之力無所不在。
◎隨時隨地修習普賢廣大圓滿行,從身口意三業起修,如此大小乘的戒定慧都在其中。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於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元月在十方禪林寒假共修會的講稿整理,今日重校重刊,機緣難得!

學佛修行第一步要從普賢行願開始,三世一切諸佛之所以能夠成就佛果,全在圓滿了普賢行願。

「普賢」即是「普現」,憑藉普賢如來的威神力加被,一念真誠清淨便到了。一一佛菩薩前面都有我,坐在這裡,眼閉著也可以,另一念的身體出去禮拜,有無量百千萬億的化身,一念之間就出去了。

以普賢菩薩廣賅無盡三千大千世界虛空般的行願力為榜樣,方是真修行人,才是真佛子,如果真能徹徹底底從心中熱切地生起普賢菩薩大行大願的情操來,便能突破多生累劫來的罪障惡業,那麼迅速成就菩提道果,夫復何疑!

所有十方世界一切準提佛母之前,一切如來之前,都有我在恭敬頂禮,這是普賢如來的行願力,哪一位是普賢如來呢?就是你——自性的普賢!

凡是真實發心修習大乘佛道的人,首先要熟讀《普賢行願品》。當念習純熟以後,
要深思它的意義與意境,擴大自己的心量,培養自己的願力與心境。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0613025.pdf

   
 

   
 

關於現在我們所知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是依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眾生所見而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在此成佛,大多都以這個模式示現。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前有六年苦行,這說法為南北傳大小乘佛教學者所共識,但出家成道的年歲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悟後佛之說法的內容更是大有爭論,南傳佛教肯定佛先說小乘法門,即《四阿含》等經,這種論調,在十七世紀歐洲一些學者,及日本學者,都稱之為原始佛教、真正的佛教,而對其他一切大乘經典一概否認,說它們是後來的人,假託上的。他們以佛出家在菩提樹下悟道後說四諦、十二因緣等法為佛法中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修行旨要,並以證得大阿羅漢的涅槃為究竟,以為涅槃後就不再來,沒有菩薩道這回事。
而大乘道之顯教、密教都說: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先說《華嚴經》,不過不是為這個世界上的眾生說的。在菩提樹下初成正等正覺,升天宮說法,為天人開啟華嚴大教,在人道中,則先說四諦法門。原來,佛在悟後,首先示現並不準備說法,而是馬上要入涅槃,因感動了帝釋天人來請法,求佛不要入涅槃,因佛多生累劫的大願大行在於利眾度生,現在成道了,何不大大豎法幢,普利人天呢?而佛則有:「止!止!我法妙難思」之嘆,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智慧不夠啊!後來佛慈悲答應帝釋天人的請法,乃開示了許多
方便門,以一乘法敷演三乘、五乘等教法,說法四十九年。現在我們講要跟佛學,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那麼在這娑婆世界上,佛是已經示現了涅槃,但真涅槃了嗎?沒有。《華嚴經》的讚頌中就有:「一切十方無邊佛」、「湛然不動無往返」等句,佛是無去亦無來,沒有涅槃的,他的三身在十方一切剎土裡,一切世界裡都在。
真正講起來,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也只不過是佛在這個世界上一位化身的示範而已,所以華嚴境界與大乘戒之《梵網經》上說:釋迦牟尼佛乃千佛中化身之一,其報身為盧舍那佛,法身就是毘盧遮那佛。因此,以前大陸上的寺廟,大殿上大都塑了三尊一樣的佛像,即是代表佛之法、報、化三身。後來道家也仿造,名之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而所謂的「三門」是一、二、三的三,不是山門,代表戒定慧三門(編按:另有不同說法)。在大乘佛教而言,佛具三身,並沒有入涅槃,法報化佛身徧滿一切剎土,他還在說法,永遠在度生,釋迦牟尼佛並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以不來相而來,以不去相而去,無去亦無來。十方所有一切剎土中,皆是佛「廣大清淨妙莊嚴」的不思議道場。莊嚴清淨就是佛境界,所以你心中的莊嚴清淨也就是佛境界。我們跟著佛學,成佛以後,亦無來去,眾生有盡,我願無窮,每位佛都沒有涅槃,都是再來人。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在十方一切清淨莊嚴剎土,清淨妙莊嚴之佛境界,每位佛與釋迦佛一樣的說法,一樣的「眾會圍繞諸如來」,佛在說法,其他佛也派代表來聽法,「悉在菩提樹王下」。我們現在跟隨佛學,對於佛的教化、佛的願力行為都要懂得,而為何要這樣做呢?答案即在下文,我們還是再把它唸一遍,再唱下一節: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同學們如法唱誦)

前面提過,你們出家學佛是為了證得菩提,悟道成佛,不是為了混飯吃,也不是為了吃素、唸唸經而已。這是要發狠心,突破根深蒂固的貪、瞋、癡惡習,開啟本具的智慧光明,濟世利生。所以說修行人學佛悟道成就時,事情反而更忙。佛是為眾生擔負一切煩惱苦難的,成佛後,乃是利益眾生更進一步的開始。佛是世界上的大忙人,是無事忙的忙人,愛管閒事的忙人。老實說,眾生的苦惱與佛何干呢?只是佛大慈大悲之故,他偏要救,這就是佛的精神。修行人要如此,才是真學佛。

以上內容節錄自《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0613025.pdf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
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
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2.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3.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4.雨天代我為妳哭
5.怨恨Bullying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