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知味臺灣:徐仲談慢食
  知味臺灣:徐仲談慢食
  義大利慢食大學的臺灣飲食文化體驗之旅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徐仲
類  別:休閒娛樂
出  版:食材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86219-1-6
裝  訂:精裝

定  價:NT$45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臺灣防災健康宅的幸福提案
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臺灣防災健康宅的幸福提案

蝸牛住宅與斑馬公寓,啟動臺灣住者有其屋的新世代!

 
恆春八景
恆春八景

良心醫師作家戴鐵雄,在國境之南寫恆春八景,也話人生山水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蜥蜴特輯

「留點遺憾,下次再來」這應該是喜歡跑野外者最常聽見的一句話。

 
山城生活風格指南
山城生活風格指南

探索台中東勢創生文化記憶,以非傳統旅遊的方式將山城中美好的人事物介紹給讀者。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這不僅是一本談「慢食」的書,而且是一本實踐「慢食」的書。
「慢食」的英文是Slow Food,不是Slow Eat,一如速食(Fast Food)不是呼籲快快吃,而是一種跨國連鎖全球化的飲食表徵。慢食理念是宣揚一種不同於速食的飲食態度,認為食物必須符合美好、安全和公平交易等三宗旨,不僅攸關溫飽,還牽扯了政治、農業、文化和環境等層面。
作者曾在慢食組織創立的慢食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攻讀碩士,透過近身觀察,分析慢食組織的運作方式,體會如何以「慢食」之名,保護傳統飲食文化。回到臺灣後,開始以慢食觀點推廣臺灣傳統飲食。在某次機緣下,帶著一群來自義大利慢食大學的學生,環繞臺灣、親身體會臺灣的慢食生活。

◎精彩摘錄:
「健康油品的特質應該是愈新掀愈好,然而臺灣的橄欖油都需進口,通常是半年或一年前壓榨……教授聽完我的論調後,竟然驚訝詢問:『臺灣行銷橄欖油時依舊強調健康?真是太糟糕了。』……他提出在義大利本土的榨油橄欖品種就超過四百款…除此之外,有些廠商堅持手採或竿打、強調摘取到壓榨的時間、注重壓榨時以傳統石磨或現代機器…『這些條件或步驟,最後都會顯現在橄欖油的味道中,這才是橄欖油迷人的地方,才是行銷時要強調的重點。』」
「在義大利旅居一段日子,見識過許多義大利庶民飲食,相比之下,我認為臺灣的飲食毫不遜於義大利,許多菜餚的呈現方式精彩極了,絕對值得在國際大肆宣揚;只不過,就目前看來,似乎推廣『飲食觀光』時,強調的賣點還是『好吃』、『好好吃』,這種說法流於通俗,氣勢上太過薄弱……談起『豬血糕』或『臭豆腐』,這兩者雖然有美味有特色,但如果以此行銷臺灣,我認為有討論空間。」
「媒體塑造出玉荷包的『流行趨勢』,在不知不覺中,可能讓某些搭不上流行趨勢的荔枝品種絕跡或式微。……在沒嘗過南投縣水里鄉玉峰村的糯米滋,以及臺中大里區的黑葉荔枝等各式精品荔枝前,不該斷言自己的喜愛,排斥其他的品種;」

   
 

陸陸續續,兩年之後,這本書終於寫完了。
為了書寫而回憶是件很有趣的事,前一秒在當下,思緒回到去年,忽然想起某人某事某個味道,然後打電話寒暄兼確認,有時現實與記憶不同,有時只能感嘆時光不再。寫這本書的目的有許多,表達感謝是其一,談談我對慢食理念(Slow Food)的觀點也是其一。
自從二○○六年我到義大利的慢食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攻讀碩士,二○○九年我帶著十五位慢食大學的學生做一趟臺灣飲食文化之旅,一直到今日,我的生活已經與慢食理念分不開。
在這些日子,有許多許多的前輩伸手協助,有太多太多的朋友主動幫忙,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該怎麼辦?陳之藩提過「謝天」,這個點子不錯,然而有些事情不是說聲謝謝就能帶過,所以我開始動筆。
慢食,這個話題在這幾年是顯學,不論餐飲、健康或環保等領域,不少作家或演講者都曾提過,講述的觀點大致相像,然而不同的生活背景,讓看法或論點有些微差異。我想談的是我的觀點,這些觀點源自於二○○六年我到義大利慢食大學的求學經歷。
在這一年,我訪談了慢食創辦人卡羅.佩屈尼(Carol Petrini),了解他創立慢食協會的初衷和夢想,往後數年,我參加了不少慢食協會舉辦的活動,諸如慢食漁業(Slow Fish)、保護乳酪小農的慢食乳酪(Slow Cheese)、保護將消逝食品的美食方舟(Terra Madre)等,認識許多欣賞慢食理念的朋友,彼此分享對於慢食的觀點。
究竟什麼是慢食理念?
我很確定慢食理念不是提倡慢慢吃飯,因為慢食的英文是Slow Food,不是Slow Eat,一如速食(Fast Food)不是呼籲快快吃,而是一種跨國連鎖全球化的飲食表徵。
簡單地說,慢食理念只是宣揚一種不同於速食的飲食態度,認為食物必須符合美好(Good)、安全(Clean)和公平交易(Fair)等三宗旨。嚴肅地看,慢食協會認為食物不僅攸關溫飽,還牽扯了政治、農業、文化及環境等層面,因此希望農產物種能多樣化,希望透過飲食教育延續地方文化,希望消費者能認識生產者。唯有如此,才能強調土地的味道,才能強調在地飲食的美。
我是個結果論者,不管簡單或嚴肅的字面解釋,我發現慢食理念是維護傳統飲食文化的助力,因為自從一九八六年慢食協會創立後,許多已經快消逝的傳統飲食再度被重視。這個成果驅使我到義大利就讀慢食大學,因為我想了解慢食協會是如何推廣傳統飲食,因為我想推廣臺灣的飲食文化。
回到臺灣後,我將慢食大學所學的課程,分為「知味」、「品味」和「玩味」。依這三個原則,開始四處旅行,用味蕾體認臺灣的美,然後將旅行的結果以演講或品嘗會的模式做分享,例如蔭油品嘗會、豆腐品嘗會、蜂蜜品嘗會、蘿蔔乾品嘗會等。
這般做法,推廣的範圍僅限於臺灣,無法讓國際飲食愛好者瞭解臺灣的飲食之美。此時我想起在慢食大學時,校方有計畫性地安排學生到各國參訪實習,我曾拜訪過法國、西班牙及希臘,皆由該國的慢食會員挑選特色產品,安排我們與生產者或廚藝工作者對談,一方面讓同學了解該國的食品特色,另一方面讓受訪的生產者,習慣向國外人士介紹自家特產。
這類拜訪,可說是雙贏,因為會到這間學校就讀的人,背景多是食品相關業者,例如記者或食品供應商。 因此,當我知道大學部在二○○九年準備安排一批學生到亞洲時,便極力爭取。
接下來近半年,我的日子過得很「充實」,一邊向校方申請,解釋學生在臺灣的行程規劃,一邊四處找尋贊助,因為校方的經費不足,學生的吃飯與住宿,向來需要幫助。我請眾多農民或餐飲友人,各自認領一餐或是一夜住宿。同時告訴慷慨解囊的朋友們,這回我邀請慢食大學的初衷,絕對不是找一群老外到臺灣吃吃喝喝。
這回的環島行程,每天至少規劃一堂課,針對選定的地方特產,以英文做介紹,探討臺灣飲食與世界的關聯性,例如北義煙燻肉與宜蘭鴨賞、北義雞蛋麵與臺南鹽水鴨蛋意麵、小麥與稻米、茶葉與葡萄酒。藉由交流,讓熟悉中國或日本貿易的生產者,能思考將來該如何開闢歐洲市場。
經由簡報,讓餐飲界的朋友了解該如何介紹,講出能讓歐洲人讚嘆的菜餚故事。於是學生們來到臺灣,於是我誠心說聲感謝,於是我陸續寫下這些人和事,寫下心中點滴所想,寫下在旅途中與學生的對談體悟。
既然緣起於慢食,書名便稱為《知味臺灣—徐仲談慢食》,簡單明瞭,就是我對於慢食(Slow Food) 理念的觀點。

   
 

慢食精神之一
知味
「味道的細微處,就是價值,就是文化。」
每回演講談起慢食(Slow Food),我總喜歡以此開場,同時也以這句話當成我在義大利慢食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的研讀心得。
到義大利求學前,我並沒將辨析味道當成學問,也沒想過「知味」會是推廣飲食教育的基礎。
曾經的曾經,我對於系統化的品嘗印象,都來自於葡萄酒品評。然而我對此頗有意見,喝酒自當暢快,誰會拿個杯子東聞西嗅,神色高深地分辨皮革、黑莓、香草、鳳梨等風味?
直到學校安排一系列課程後,諸如品酒、嘗乳酪、評橄欖油、試巧克力、吃火腿等,我才發覺品嘗味道這碼子事,談的不只於舌蕾感受,還有人文風土,可以被引導,可以被歸類,可以牽扯山川星河,可以關切晨昏四季。
知味對行銷的重要
「味道是一個信號,或者說是種密碼,全看你如何解讀,如何運用。」
橄欖油品評課堂上,教授用這句話,解釋味道創造的行銷「價值」。他一進門便要同學們各言爾志,談談對橄欖油的看法。
輪到我時,我表示臺灣沒有種植榨油型橄欖,但是橄欖油卻是超市中頗受歡迎的油品,多數人都知道處女初榨橄欖油,都知道橄欖油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都知道橄欖油是地中海人維持健康的秘訣。
接著我雙手一攤,無奈表示以營養師的觀點,健康油品的特質應該是愈新鮮愈好,然而臺灣的橄欖油都需進口,通常是半年或一年前壓榨,但多數民眾不會想到時間或運送過程對油品的影響,不會想起臺灣自身也產著多款美味油品,這只能證實歐洲橄欖油的高超行銷力,將橄欖油就是「健康」的印象烙在大眾腦海。教授聽完我的論調後,竟然驚訝詢問:「臺灣行銷橄欖油時依舊強調健康?真是太糟糕了。」
他搖頭低嘆我竟然讚美如此失敗的行銷手法。當我一頭霧水時,他提出在義大利本土的榨油橄欖品種就超過四百款,有些橄欖油講究單一品種,有些強調混合品種,除此之外,有些廠商堅持手採或竿打、強調摘取到壓榨的時間、注重壓榨時以傳統石磨或現代機器……。
食材的味道,有地域或族群的差異
「這些條件或步驟,最後都會顯現在橄欖油的味道中,這才是橄欖油迷人的地方,才是行銷時要強調的重點。」他舉起品嘗杯,帶著同學開始試味。過程中,我發現有些橄欖油有綠番茄香、有些是青草味、有些入喉就有強烈胡椒味、有些吞嚥後韻才有辣意。
教授分析味道時,同時講解每一個味道的產生原因,由品種到文化,或是更為深邃的微小細節。他指著義大利地圖,談論著當地菜餚與在地橄欖油的特性搭配。聽著經典菜餚,香氣止於鼻息,餘韻殘留喉端。於是乎,我體會義大利廚師嘗到美味橄欖油想高聲歌唱的衝動,油品果然是餐桌上的陽光啊!
閉眼聯想時,教授笑著說,如果只是強調健康,主婦僅會買「一瓶」橄欖油,但如果強調風味,那廚房就會有「許多瓶」橄欖油,這樣才是成功的行銷。
「炒菜的油、煮麵的油、炸麵糰的油、煎牛排的油、淋在海鮮的油、淋在沙拉的油、淋在湯品的油、做西西里菜的油、做托斯卡尼菜的油……。你說說看,一個注重菜餚滋味的廚房,應該要有幾瓶橄欖油?」
原來如此,我總算了解「知味」對行銷的重要性,難怪賣葡萄酒要品酒師,談橄欖油有品油師,將味道經過細微分析後,與眾不同的價值感自然顯現。回臺灣後,我將這個觀念套用在豆腐乳、蘿蔔乾、醬油、苦茶油……。我發現這些傳統食材的味道,大多有南北地域或閩客族群的差異,漸漸慢慢地,我透過舌頭,越來越了解臺灣味,或者說越來越明確地體驗,我是生活在稱為「臺灣」的這片土地上。
一位朋友聽了義大利校方安排的「知味教育」,感嘆臺灣的廚藝界應該多安排這類課程,對此我點頭認同。如果廚師希望讓廚藝更進一層,多點文化或藝術性,花點時間認識食材絕對有必要。
記得有回受邀試菜,主廚展示一道源於法國名廚食譜的沙拉,材料以芒果為主味,特調的醋醬做提味。我嘗了一口後,頓時皺起眉頭,醋醬過酸,芒果太膩,味道實在難以相搭。提出異議後,主廚也覺得懷疑,他參考的法國廚師相當知名,理論上編製的食譜不該如此。
「法國主廚的食譜中,芒果是指愛文芒果嗎?」
一個問題,換得靜默。法國人常吃的芒果是酸是甜,我不知道,但我肯定不是愛文芒果,因為那是臺灣的滋味。
在地的食材,自有在地風味
既然如此,製備這道沙拉時,為何要照單全收?
假設是愛文芒果,滋味也非常多元,例如同是知名產地的臺南玉井與屏東枋寮,因為土壤和緯度不同,所產的芒果滋味也不同,更別提還有丘陵地和平原的差異、栽種地向陽面和背陽面的不同、施肥管理的區別……。
只要食材和生命有關,味道就不可能永恆如一。如果將烹飪視為藝術,那烹煮調味時,應該隨著食材特色而改變,而不是看著食譜照表操課。在某個程度上,傳統菜餚和速食產業的差異就在這裡,因為在地的食材自有在地風味,也只有在地人能體會。
難怪慢食組織為了維護傳統義大利飲食文化,會四處募資建立一所慢食大學。透過「知味教育」,讓下一代能夠體會工業化和全球化對於義大利「在地滋味」的影響。於是我開始四處演講,談著「知味教育」的重要性。
有一回,某位聽眾提出異議,他覺得吃啊喝啊原本很快樂,若是要東聞西嗅,滿腦子食品價值或文化意涵,那實在太沉重了。我想了想,完全同意,因此日後演講時,我將原本的開場白略加修改。
「分辨味道的細微處,如果不為了價值或文化,至少能夠體會嘗到的味道有多特別,應該是個讓心情愉悅的理由吧!」



慢食精神之二
品味
文字是藝術,尤其訂立課程時,課程名稱越是複雜,越有學問。
「如果課程名稱是『品嘗美味鴨賞』,我提議改名為『官能品評低溫分子撞擊頻率對鴨肉蛋白變性影響』。換個名字,意思不變,這樣應該能讓家長放心,學生開心,開課有信心!」我輕聲說著。
「客觀」是評論美食的重要基礎
想法脫口後,現場先是一片沉寂,餐桌上的友人們,臉色非常豐富,接著場面熱絡無比,有人掩嘴偷笑,有人依舊迷惘,有人用力鼓掌。
炎夏午後,我和幾位擔任高中老師的朋友聚會,沒有目的,純粹聊天,講到學童的營養健康時,話題自然地轉到下一代對食物的品味,尤其是在放學後出現在手中的零嘴或飲料。
多年前,這些非正餐食物,吸引人嘗新的動力,向來是靠著絢麗外觀或雜陳口味。近幾年卻紛紛打上健康、纖瘦、體內環保等字號,零嘴或飲品似乎成了生活必需品,有著無可取代的「功能」。
我們感嘆著商人在行銷上的獨特眼光,更感嘆大夥兒對食品廣告的接受度。於是共同開立一門「品味教育」課程,便成了聚會主題。
於是身為在場唯一「餐飲相關人士」,在下我本人,便成了此次聚會主持人。對象是高中生,該如何開一堂「品味教育」?或者該問,有誰敢妄言自己的品味可以開班授課?然而回到初衷,我們並非討論品味高低,只是希望下一代品嘗食物時,能夠花點時間想一想,不要一昧相信五花八門的廣告,尤其是對生活飲食的認知,也就是對食物的品味。
我決定秉持慢食原則,也就是從「產地到餐桌」的精神,選擇幾節課,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同時設計幾項關於「在地菜餚」的簡易科學實驗,藉由國中程度的理化課程,讓學生知道這些菜餚背後的科學原理,進而探討歷史或文學,因為這正是「品味教育」的精華所在。
科學能超越語言和文化隔閡,達到「客觀」
品味為何要談及科學?因為科學是客觀的分析,而「客觀」兩字,正是品嘗評論食物時,非常重要的精神。若是流於主觀,僅是強調好吃或不好吃,那評論本身便有了爭議性,這也是我在慢食大學的體會。
當年第一個星期安排的課程是「認識義大利乳酪」,那時對於講義內容有著諸多美好想像,畢竟義大利是個感性的國度,談及乳酪文化,怎能不精彩豐富?然而到了教室,發散的講義卻是「牛乳凝結的簡易原理」。
課堂上,教授口沫橫飛,談著牛乳蛋白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
課堂下,同學們一臉苦悶,大家腦中都有個共同問題,那就是談美食為何會提科學原理?下課後,找教授溝通,我們希望多談點乳酪的風味或產地,或是分享乳酪的品味經驗。
他比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點頭笑著表示,義大利的乳酪有上百種,不同省分皆有專屬特色,介紹者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喜愛,帶來過於主觀的印象。因此面對我們這群國際學生,校方決定透過「共通語言」,先建立起義大利乳酪的認知架構,再來探討乳酪品種的歷史文化及味道差異。
他口中的「共通語言」,不是英文,而是科學原理。因為不論我們來自哪個國家,有哪種背景,由科學所構成的生活面相都一樣,也唯有科學能超越語言和文化隔閡,做到客觀介紹。閒聊中,他分享了一個獨特論點:「哲學家和空想家之間的差異,在於論述時有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美食家,因為美食是介於哲學和科學間的感官藝術。」
一句話,讓我受用無窮。從此之後,當我推廣臺灣飲食文化時,習慣以科學原理,客觀地介紹食物,再輔以主觀分享。例如臭豆腐這款知名街食,許多國家友人都強調著「臭味」,習慣站在世界真奇妙的角度宣傳。然而以科學觀點,臭豆腐和藍黴乳酪有著類似的共通處。
如果將乳酪看成動物蛋白凝結體,那豆腐就是植物蛋白凝結體。既然如此,咱的臭豆腐就是添了黴菌的豆腐,一如注入黴菌的藍黴乳酪,同樣帶有特殊風味,沒什麼大不了。
這種介紹法,以科學名義套入歐美的藍黴乳酪文化,可以讓許多沒有臺灣生活背景的國際友人,更能花心思去體會咱的臭豆腐。依此類推,當談到開立「品味教育」課程時,簡單科學原理便成了核心精神。
我無法告訴學生,選定的菜餚是否美味可口,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對於食物的滋味要求也不同,但我可以分享菜餚背後的科學原理。
酸甜苦辣有其科學因果
運用同學們已經上過的學科知識,了解每一分滋味的來由,避開廣告商的行銷術語,直接客觀地了解食物。例如被稱為健康飲食的原因,就只因為少油少糖?例如合法加工食品中,什麼是人工甘味劑?同樣都是麵條,為何不同品牌會有不同價格?
當我洋洋灑灑說出想法,一位老師提醒,在目前的教學體制內,無法納入我的「品味教育」,但可以用課外社團的方式,讓學生自由報名。如果課程設計時,能幫助學生申請推甄時加分,那這堂課絕對會吸引大量同學。
申請推甄?那有什麼問題,廚房本來就是物理化學的實驗室,只要將探討主題改個名字,就能符合學術單位的習慣。
假使課程談論「為何宜蘭米粉湯要勾芡」,可以改名為「試論米粉湯中澱粉顆粒分散度與官能品評之相對應」;探討「宜蘭金棗蜜餞製作」,可以改名為「金棗皮質組織與PH值的關聯度」。
諸如此類,談的是吃喝,論的是科學。歸根究底,這樣的課程,希望讓同學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將食物放進嘴中前,能夠由原理解析味道,酸甜苦辣,終有因果。這樣的評論,將更有根據,更具說服力,達到客觀的「品味」。
終歸一句,美味這件事,只要講出理由,就能遠離盲從,這就是開課的目的。既然如此,為了讓「品味教育」這堂課有點深度,課程名稱是否該稱為「地域食物理化特性與人體舌蕾分析相關研究」?

   
 

徐 仲
一位自由撰稿者,也是一位營養師。曾在義大利慢食組織(Slow Food)所設立的慢食大學取得碩士學位。自2001年開始撰寫餐飲及農產品等相關文章,期待以食品科學背景和國外旅遊經驗,將臺灣飲食文化推向國際。著有《義食之選—從產地到餐桌:義大利經典食材》。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