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文化‧印書小舖 不需出版社審核,人人都可以出書
  聯絡我們 | 合作提案
................................................................................
搜尋
................................................................................
書籍分類
*

商業理財

....................
*

文學小說

....................
*

散文小品

....................
*

人文科普

....................
*

心靈勵志

....................
*

宗教哲思

....................
*

醫療保健

....................
*

親子共享

....................
*

星相命理

....................
*

休閒娛樂

....................
*

進修學習

....................
*

藝術創意

....................
*

人物傳記

....................
*

新詩

....................
*

社區文宣

....................
 
 
我的瀏覽紀錄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封來自中國的信,接續起失落半個世紀的父女情……
   
 
三分鐘瞭解自費出書
 
出書543

 
買書
 
商品訊息
 

作  者:山田愛月
類  別:人物傳記
出  版: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語  言:繁體中文
I S B N :978-986-5890-00-1
裝  訂:平裝

定  價:NT$230

狀  態:已下架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內容簡介

 
 
同類商品推薦
 
 
1940-1950消失的四○年代2:背後那支槍
1940-1950消失的四○年代2:背後那支槍

歷史上隻字不提,臺灣阿祖的私密故事,真實還原臺灣終戰前後庶民百姓驚恐的生命記憶……

 
懷師之師:袁公煥仙先生誕辰百卅週年紀念
懷師之師:袁公煥仙先生誕辰百卅週年紀念

憶念引南懷瑾先生入禪宗之大師──袁煥仙先生。

 
新儒林外史:萬大使的官夢四十年
新儒林外史:萬大使的官夢四十年

萬家興大使半個世紀以來的閱歷、對歷史的諷寓和個人的感悟。

 
雲深不知處:南懷瑾先生辭世週年紀念
雲深不知處:南懷瑾先生辭世週年紀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來自兩岸三地、美加學者,從不同角度談當代思想大師南懷瑾

 
更多同類商品

 

內容簡介

序 / 導讀

試  閱

作  者

   
 

爸爸走了。二○○六年三月,春天。
骨肉團圞至今十一載,算一算,能見到面的日子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我的「父親」。

那一年,她尚在襁褓,
戰爭讓她和母親不得不與父親分離,
這一別過,就近半個世紀,
當父女再次相見,人事早已全非。
這好不容易盼來的親情,
在國情習慣的不同下又有了猜疑,
直至父親病逝,
她才悔恨沒有多加努力拉近父女之間的感情,
也是那時她才知道,
父親對於她、對於母親,窮其一生不曾放下……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890001.pdf

   
 

作者序 山田愛月(楊愛月)

「突然寫信給您,失禮之處還請見諒。我是國際扶輪社社友,住在台灣的黃仁安。」

是啊,這封信確實來得突然,一封出自陌生人之手,跨海而來的信。
素未謀面的黃仁安先生,同時也是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因為在日本扶輪社公式雜誌《扶輪之友》二○○九年新春號月刊上看到拙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書評,繼而連結至我工作的「山田齒科」官網,從那裡又看到朝日新聞的報導後,著手寫信與我聯繫。
從沒想過日本發行的日文公式雜誌,在台灣的人會看到,甚至特地來信:「因為非常感動,想寫信給山田小姐,並將信寄至山田齒科給您。」即使凡事常只想到自己立場的我,也不曾期待或想像會收到這樣的來信。
之後,我和如此行動派的黃仁安董事長,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偶然間的交集,開始了彼此的交流。
黃董事長身為創始會員,且是講日語的「台北東海扶輪社」邀請我擔任例會演講者,在那裡我和黃董事長雙方初次見了面。牛仔褲裝扮的他給人幹練與謙和兼具的印象,看不太出實際的年齡。對於因中韓兩國抗日聲浪感到不光彩的日本人而言,在台北有講日語的扶輪社,其社友不只是在台灣的日本人,且是以台灣人為主在運作一事,覺得很感動。對我來說,這樣的機緣,就像巧遇奇蹟般的開心,但事情的發展還不止於此。
隔年,外子山田醫生所屬的川崎日吉扶輪社組團參加姐妹社「台北東北扶輪社」創社二十八周年慶典,果然我們和與會的黃董事長坐在同一桌。
那時,黃董事長問我:「妳的作品翻成中文了嗎?」
中文版本是我的夢想,雖然請託中國友人義務幫忙,不好意思出口推辭的她也因為忙碌,就這樣擱置著。
「還沒有,還沒看見半個字呢!」
黃董事長微笑地對著垂頭喪氣的我說:「那麼,讓我來幫忙吧!」
就這樣,第二個奇蹟出現了。
父親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的我,以及住在大連和巴黎那些看不懂日文,只能翻頁瀏覽拙作的中國人家族和親友們,若中文版本完成,家族親友,還有中文圈的人們都可以閱讀關於我們家族的過往故事,那是多麼令人欣喜的夢想啊!
因戰爭而生離死別的故事猶如繁星不可計數,到處都是的情況下,我們不是皇室一族,也不是政要一族,完完全全是普通人家的家族故事,想要公開發行,在以營利為目的的情況下是無法做到的,只有藉著友愛的心才得以完成。
台灣大學畢業後,前往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深造,感念不忘當初受日人的恩惠,回國加入講日語的台北東海扶輪社及扶輪米山會等團體為台日友好盡一份心力的黃董事長;出差前來日本時,像充滿好奇心的少年,抽空在神田古書店一口氣買了幾十公斤書籍的黃董事長……一定是老天爺的安排,才讓我與這樣的長者相識。
黃董事長最初的來信中,附寄一份張明德先生以日文所著的《戰亂逃避行》,述說與國民黨軍人的丈夫結婚,將骨肉遺留在中國逃到台灣的日本人妻子哀切的人生際遇。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共通之處都是因為戰爭而別離的悲劇,黃董事長持志祈願世界和平,希望今後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因而翻譯這本書的中文版本。
雖然台灣、中國和日本三者都有複雜的歷史背景,但若人與人之間能夠像這樣互相交融,這也是我所期盼的。對於實現這個奇蹟的黃董事長,我深切地致上謝意,感謝您:「多謝多謝!」

   
 

第一章 別離

父親的信

爸爸走了。二○○六年三月,春天。
骨肉團圞至今十一載,算一算,能見到面的日子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我的「父親」。

「小愛,找到爸爸了。」
一九九五年早春,母親打電話給我。
「什麼!怎麼可能?媽媽妳二十幾年前去大連不是說沒有去找爸爸,是怎麼找到的?」
「爸爸寫信給日中友好會,說想要找我們。」
此時的母親仍然稱呼我為「小愛」,但是,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人的父親,才三個月大便撤退回日本的我已經四十五歲,母親也六十六歲了。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秋天的北京。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與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黨主席毛澤東,一同簽署中日共同聲明。歷時二十餘載的對立與斷交到此結束,中日邦交終於得以恢復正常。不久後,母親便搭乘「珊瑚公主號」,從日本福岡的博多港出發,耗時三天兩夜才抵達大連。
當時的日本人,對於那場據稱奪走數千萬條人命的文化大革命,那些因階級鬥爭而慘遭肅清,因為大躍進運動失敗而活生生被餓死的人們的悲慘遭遇,所知甚少。因此幾乎所有人,包括我在內,看到田中角榮首相和周恩來總理兩人握手的照片和電視報導,都天真的感動不已。
長久以來父親的行蹤成謎,我們早已不抱希望。但這次,或許終於能夠知道父親的下落。
然而,剛從大連回來的母親卻輕描淡寫地對滿心期待的我說:
「大連就像幾十年前的日本,很窮。我們以前唸的神明女學校現在成了軍校。」
我根本無心聽這些,不耐煩地追問:
「那爸爸呢?找到了嗎?」
「我沒去找……」
母親的回答很簡短。
「啊?為什麼?那為什麼還要去大連?」
「可是……媽媽現在去找,爸爸可能會很困擾啊。要知道,爸爸一定換了工作,說不定也有新的家庭了……。」
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那個時候的我,覺得從早到晚拚命工作的母親很愚笨,對母親抱著輕蔑和疼惜交錯的複雜心情。也因為如此,我的言談舉止總是一副自以為是的模樣,好像全靠自己的力量長大成人似的。可是,這番話倒是讓我見識到母親的偉大,對母親刮目相看。不過既然如此,母親又是為什麼在中日恢復邦交後連忙前往大連呢?政府官員和經濟團體等是早就往來頻繁,但一般老百姓幾乎沒有過去,更何況生活拮据的母親既沒有閒錢也沒有時間……難不成只是為了懷念往事?
我的心裡閃過一抹懷疑,卻還是接受母親的說法。我也想開了。
「嗯,對,您說得對。」
我已經是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撤回日本之後的歲月,是母親和外婆身兼父職、含辛茹苦撫養我長大的。
我再也不需要父親的存在。沒錯,就像我從不曾需要過一樣。畢竟,我沒有經歷過突然失去父愛的痛──打從一開始他就不在我身旁。對於父親,我連半點記憶或回憶都沒有,甚至從不覺得是種缺憾。只有學校例行的「父親節」活動會讓我渾身不自在……。
終於可以把心底深處那些總有一天能骨肉重逢的期待,甚至不惜親自找到父親的想法給封印起來。我和父親的緣分到此結束,永遠從我的人生消失。
這一天,我感到一絲淡淡的哀傷。
位於日本東京都青山通的「日中友好殘留孤兒‧彩虹會」(俗稱「彩虹會」),轉寄父親的信給母親。用的是極薄的劣質信紙,像是一碰就會破。
事實上,「彩虹會」在轉寄信給母親之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們認為,如果母親已再婚,且隱瞞大連時期和父親的過去,這則消息只會徒增困擾。於是向母親就讀的大連神明高等女學校校友會召集人尋求協助。後來,一位仍和母親保持聯絡的同學告訴他們:「大隣綾子女士不曾再婚,應該沒有問題。」這才和母親聯繫。
那些被迫分隔日中兩地、支離破碎的家庭,不論重逢前後,肯定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
彩虹會慎重細心的處理方式讓我感動。
神明高等女學校創辦於一九一四年,在大連的三十五年歷史自然已隨日本戰敗灰飛煙滅,校友會卻在日本落地生根。當我得知,縱使學校已不復存在,校友會仍在開辦五十五週年製作「創辦九十週年」紀念品與刊物,懷念中國大連那段往事,真是難以言喻的欣慰。不論日中之間是否有過戰爭,他們對母校的深厚感情依舊不變。
假帝國飯店或全日空飯店等會場舉行的校友會「滿州美會」,總是讓超高齡的老師和年屆高齡的校友從日本全國各地前往赴宴。我曾經趁著送母親到飯店的機會偷偷瞄了一眼,與會者雖然清一色都是老婦人,會場氣氛卻是雍容華貴、高雅脫俗,不愧是母親引以為豪的大連第一女校。
接獲聯絡的我們,拜訪彩虹會會長香山稅理士3的事務所。事務所的牆上,貼著致力於中國沙漠化防治的「植林義工會」海報。
父親的信全文以中文書寫,但還是能夠讀出大意。尤其是「願身體健康、生活幸福」更是字字寫入我心,字裡行間清晰透露父親對我們從未間斷的親情掛念。
除此之外,彩虹會的義工也幫我們加上日文翻譯。
大隣綾子,現年六十七歲,生於大連市。她的父親是大連港的鐵路職員,終戰前病逝獨生女的她和母親相依為命。一九四五年從大連神明高等女學校畢業。
隔年一九四六年便在蘇聯遠東銀行工作,擔任出納。當時,該單位共有五位日本女性,中國
人則有呂煥文、韓大源等共六人。
一九四八年,遠東銀行大連分行停止兌換票幣並關閉銀行。這期間,同在銀行工作的綾子與楊天昇之間萌生愛情,經過三年的同居,於一九四九年六月生下一女,取名愛月(日本名:愛子)。
當時,日本人已紛紛回國,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原本計畫留在中國。但是,綾子考慮到母親今後的生活,毅然決定與我分離,並於一九四九年十月初,搭乘最後一班撤退船返回日本鹿兒島市。
其後,綾子曾於一九五o年來信通知平安抵日,並附上與女兒的合照。信紙背面還寫著「不要像中國電影(應指最好不要將照片擺設出來之意)」。
就這樣,辛酸哀愁吞噬我們一家人,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
另外,信中亦提及綾子在鹿兒島某家印刷廠工作,且已變賣金手鍊。那時,愛子不過出生滿百日,綾子必須帶著襁褓中的孩子,又必須照顧年邁老母的起居,肯定吃了不少苦。
當時我曾回過一封信,不知是否寄達?
其後,便是音訊全無。
若聯繫上綾子,請務必通知我一聲。
在此致上由衷的歉意。
我本身於一九四五年自大連攝和實業學校畢業,之後在日本三菱銀行大連事務所工作,負責出納業務。當時的所長為森先生,此外還有齊藤先生及岩本先生等七位男性,皆年過四十。
年輕女職員有五十餘名,中國人則是高希泰、劉作義與我三人。事務所於一九四五年十月蘇聯占領後被接收,全員遭解雇。我自幼受日本教育,且曾任職於三菱銀行,對日本的情感尤為濃厚,即便是半世紀後的今天,往日回憶仍深印腦海。
此次,盼能透過妹妹(作者注:指熟識的日本遺留孤兒)赴日,與三菱銀行總部確認往事、恢復友誼。

楊天昇 敬禮
                     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
                        一九九五年二月一日

愛與離別

「真不害臊,還寫什麼『萌生愛情』。都已經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也不想想兩個人都幾歲了。」嘴上不領情,但我其實是很高興的。
「萌生愛情……」父親的話不斷在我心中覆誦著。
父母曾相愛過,這麼說有點令人難為情……不過,兩人確實是彼此相愛才結為夫妻的。
即使已經過了四十五年,正因當時的感情仍留存至今,父親才會寫出這些文字。
而以「愛」命名的我,正是兩人之間愛的結晶。
在這之前,我就從母親的言談之中隱約感覺到父母相愛。但是,現實問題在於,即使戶籍記載出生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市」,父親欄的空白仍在我的心中留下一道陰影。當我漸漸懂事,那塊空白便代表「私生子」的意思。而「私生子」這個惹人嫌惡的詞,透露出「父親不要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個麻煩」等負面含意。不僅如此,「擅自生下孩子的母親」還會被認為是不檢點、不守婦道的女人,理應遭受排擠。
就連到區公所申請戶籍謄本,也覺得被承辦人員用異樣眼光看待。以後每次需要提交戶籍資料,是不是都得感到羞愧……而受理的人便掌握我不為人知的祕密……感覺就像是被人抓到把柄。這些想法一直困擾著我。
不論戶籍有無改變,父親信中的這段文字就像雨後一道曙光,將我長年以來的自卑一掃而空。
某次,我從新聞得知,背負五條人命的殺人犯終被逮捕歸案,而他竟然是兩個孩子的爸。這兩個背負殺人犯之子宿命的孩子,他們該如何面對今後的人生?將來有一天,當他們有心儀的對象,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向對方坦白?對方又是否願意接納?會不會因此丟了工作?我不禁將他們的未來和自己的對照重疊,自顧自地擔心憂愁。
就連沒有犯下任何罪行的我都為內疚所苦。還有一些人陷入的艱苦處境,是我無法與其相比擬的。
直到現在,這類新聞總是會牽動我的心,不只是受害人,那些被迫成為「加害人家屬」的人們也是。
不論如何,親子關係於好於壞,都是我們逃避不了的宿緣。

相遇

母親十六歲那年,我的外公因肺病過世(所以我只認識照片中的他)。母親必須儘早工作分擔家計,自神明高等女學校畢業便立即參加企業招考。和父親一樣獲得南滿州鐵道5,也就是俗稱「滿鐵」公司的錄取,被分派至財務部門。後來的日本東京都知事安井誠一郎的弟弟、曾任自治大臣6的安井謙7先生曾擔任該部門課長,卻在母親進入前離開。
日本戰敗,滿鐵的拆解工作隨之展開。母親當時負責物品的存放管理,倉庫的鑰匙由她保管。但上級顧慮到蘇聯軍隊前來檢查會危及母親生命安全,勸她辭職。
接著,母親又應徵進入蘇聯資本的遠東銀行(別名Dalbank,前身為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與同因日本三菱銀行大連分行關閉而轉至遠東銀行上班的父親共事。
那時候,三菱銀行大連分行行長已返日,據說他後來還當上三菱銀行行長。很遺憾地,待收到父親的信向三菱銀行(當時)詢問時他已過世。
遠東銀行內按人種分級,蘇聯人階級最高,其次是白俄人8,再來是中國人,最後才是日本人。薪資高低也依序排列。蘇聯人的分行長不會說中文或日文,由精通這兩種語言的亞美尼亞人隨侍口譯。
母親領的是日薪而非月薪,主要業務為軍票與盧布的兌換。
上班時間為週一到週六,單身同事大夥一起用餐時,中國人總是幫無力負擔外食的母親買單。
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知何時開始,父親與母親開始對彼此有好感。二十歲的父親與十八歲的母親。年長兩歲的父親擁有一八四公分的高大身材,加上深邃的眼神和高挺的鼻樑,面貌英俊瀟灑;母親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和甜美笑容,常有人說她酷似日本紅極一時的影星月
丘夢路9,而她豐滿的胸型和修直勻稱的雙腿,在當時的日本人更是難得一見。
然而,兩人的交往從一開始就遭受父親的雙親、弟妹,以及母親的媽媽和友人雙方的極力反對。這也理所當然,父親和母親互為敵國國民,不難想像兩人的未來勢必崎嶇坎坷,幸福快樂只是天方夜譚。
銀行也不允許員工交往。兩人因此受到追究,相繼遭到解雇。儘管如此,小倆口的熱情並未被澆熄,終於展開同居生活。父親為養家,成了無所不接、無所不做的掮客,但工作總是時有時無。就這樣,生性保守、沒有生意頭腦的父親和失業的母親,兩人過著貧苦的生活。
母親和父親同居後,剩下我的外婆繪里孤單一人。外婆便住進一家專營海產的貿易公司的蘇聯人老板家幫傭。過去,外公還是滿鐵下級職員的時候,外婆曾經靠著幫那些到大陸賺錢的藝伎縫製服裝來貼補家用。但戰況惡化及後來的戰敗導致藝伎紛紛返日,連外婆也失去工作。
外婆的心願是,在自己出生的故鄉──日本,嚥下最後一口氣。不同於在大連出生長大的母親,外婆是跟著外公一路從鹿兒島飄洋過海到大連的。對她而言,這是再當然不過的願望了。
當時,中國爆發內戰,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和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軍交戰激烈,雙方你來我往,今天由一方統治的地區明天很可能就易主了。身處如此動盪不安的局勢,就連中國人也對明天沒有把握。更何況,日本戰敗後,日中之間統治與被統治的角色顛倒,遭迫害報復的危險總是陰魂不散地纏著每一個日本人。
婚後,母親在父親的陪同下,帶著禮物到父親老家去報告請安。父親的雙親和弟妹卻不肯出面,兩人只好進父親的房間看看就離開。
住在附近的中國人雖然都裝做不知道母親是日本人,但何時會翻臉誰也沒個準兒。

最後一艘日軍撤退船

日本戰敗四年(一九四九年),兩人終究還是收到消息:「從中共地區大連撤退的最後一艘船即將開航。」留下,還是撤退,母親必須做出抉擇。即便處境危險,母親仍然想和父親共同在中國生活。但是,面對外婆泣訴歸國心切,不惜威脅「不走就向公安舉發」,母親最後還是決定回國。外婆則認為父親搶走自己的女兒,自始至終拒絕與父親見面。雖說是日本人,在大連土生土長的母親只去過北京、上海,卻不曾踏上日本的土地。儘管如此還是得和心愛的人分離,帶著守寡老母和襁褓中的嬰兒返回戰敗的日本,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存下去。母親的忐忑不安肯定是超乎想像。
確定撤退返日後,父親到蘇聯人經營的秋林百貨公司替母親買了一件白俄人穿的那種紅色大衣和幾件衣服。
撤退前夜,父親的母親,也就是我在中國的奶奶要來把我帶走。在那之前幾乎素未謀面的奶奶向母親說道:
「聽說日本戰敗後日子很難過。妳還年輕,還有機會從頭開始。小孩就留下來吧,免得耽誤了妳。這孩子由我們楊家撫養,妳不用操心。」
但那時的我才三個月大,還沒斷奶,脖子也還挺不硬。母親後來告訴我:
「就算是妳爸那裡,我也放心不下。」
母親回絕奶奶的提議,而父親只是低著頭,不發一語。
當時有中國人在大街小巷收購日本孩子。尤其是從內地逃來的日本人之中,不少人為了避免拖累全家,只好忍痛送走孩子。
雖然我住的是沿海的大連,還有中國人的父親保護,比那些內地的孩子幸運得多,還是要感謝母親堅持帶我回日本。如果那時留在中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離別前晚,父親與母親只是淚流不止。就算彼此安慰「總有一天再相見」也無法壓抑此生永別的預感,不得不覺悟這是兩人最後的訣別。
翌晨,將撤退者集中運往收容所的卡車旁,父親前來送行,這便是母親最後一次看到父親。撤退者被按區分組,我們在收容所和外婆會合,外婆帶上兩件她親自幫我縫製的衣服。
那些好不容易逃出中國內地的人之中,有不少是被徵用到最後一刻的人員。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其中也包含許多醫師和技師等腦力工作者。
在收容所度過一週之後,搭船前,撤退者必須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得學習讚揚毛澤東主席的歌曲。

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
中國的太陽 毛澤東

撤退者不准攜帶黃金珠寶等貴重物品。傳言連嘴巴和頭髮都會被檢查(事實上,一位朋友的母親自南京撤退之際,甚至連肛門都不放過)。每個人提著被允許的三件行李,登上最後一艘撤退船「山澄丸」。
總計一千七百四十三人。
待船出大連港,全體日本人舉手齊聲大喊萬歲,合唱日本國歌《君之代》。許多小孩甚至不曾聽過,大人得趕在每個小節前快速教一遍歌詞。
父親偷偷將金塊藏在母親的行李包底部夾層。但因中國搬運工將行李粗手粗腳地扔進船內(即使是工人,只要上船就再也不能下來),致使老舊的底層破損,待母親發現時金塊早不知去向。
航海途中,一位女士投海自盡。她的先生是工會會長,戰敗後,日本人無一不為困苦生活呻吟之時,這位會長卻仗著有中國共產黨做後盾,向大家徵收工會會費。據說她在船上成為眾矢之的,遭到那些懷恨在心的人齊聲撻伐,精神無法負荷下終於走上絕路。事後,眾人的反應呈現同情和冷漠兩樣情。上頭命令下來,關於她跳海一事,回國後須守口如瓶。
母親也隱瞞自己曾和中國人結婚的事實。在兩人之間誕生的我,這個女嬰,不知是碰巧身體不適還是某種本能使然,據說我從頭到尾幾乎不曾哭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而被丟進海裡。
總之,外婆、母親和嬰兒的我,祖孫三代在船上只能屏住呼吸提心吊膽,免得被盯上。
「那根本就是日本人欺負日本人!」母親光想起那件事就覺得厭惡。
撤退船駛達日後因《岩壁之母》出名的京都舞鶴港那天,萬里晴空。外婆欣喜萬分,一旁的母親神情黯淡,因為暈船,因為得在人生地不熟的祖國生活而內心忐忑不安的她,那時只有二十一歲。
「山澄丸」駛離中國大連港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宣言》。
而在我們抵達日本舞鶴港的十月三日,來自中國的集體撤退便被中斷停止。


以上內容擷取自《一江春水向東流》山田愛月◎著/白象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5890001.pdf

   
 

山田愛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生,
3個月大時隨母返回日本鹿兒島縣,
1968年,福岡雙葉學園高等科畢業,
曾任時尚模特兒、六本木卡拉OK俱樂部負責人,
現在以針灸師身分任職於「山田齒科南青山‧川崎」。

資格
◎針灸師
◎芳療諮詢師(NARD認定)
◎健康照護規畫師(NPO法人 日本醫學交流會醫療團)
◎土地建物交易主任資格
◎國際特赦組織永久會員
◎日本實存療法學會會員
◎O環測試 (BDORT) 協會會員

興趣
閱讀、旅行、電影賞析、和愛犬一同散步。

※現於慶應大學文學部通信課程在學中。

山田愛月
本名山田愛子,中文名:楊愛月。

隨母親返回日本後,「父親」二字逐漸塵封在她心底。
直到四十五年後的重逢,穿過海峽銜接起彼端中國的過往,
如夢似真,她試著努力的是彌補不回的那段空白。
直到父親離世,她確認那自始至終未曾改變的父愛,
謹以「愛月」之名記述前半生的故事,
感懷將她帶到人世的父親。

 
團購優惠
 
點閱率排行榜
   
  銀行的那些事
  銀行的那些事
 
   
 
2. 共生與分炊:合中有分,分不離合
3. 藍男色-允碩的極私密萬年曆桌曆(限)
4.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實務解析
5. 長春餓殍戰:中國國共內戰最慘烈的圍困,1947.11.4~1948.10.19
6. 「玩賺權證」達人祕笈
 
開卷試讀
   
  水深之處
  水深之處
  一本人倫推理小說,以主角的姊姊自殺掀起序幕,妹妹讀著她遺留下來的日記,一步一步追尋背後的真相,直到學會自我救贖。
   
 
2.讀豳室詩草 杜仰山作品
3.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 熵與訊息引擎
4.其實我可以很快樂
5.活出最耀眼的自己
 
 
白象文化 印書小舖 白象文化生活館
 
................................................................................
 
出書 賣書 買書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如何出書
* 實體書
* 電子書
* 線上申請
* 服務方式
* 銷售通路
* 行銷工具
* 線上申請
 
線上講堂
* 出版FAQ
* 經銷FAQ
* 編印FAQ
* 討論交流
* 媒體報導
* 客戶見證
* 活動點滴
* 公司簡介
* 理念及特色
* 出版品牌
* 大事紀
* 加入我們
* 我要發問
* 交通位置
會員中心
合作提案
 
................................................................................
  Copyright©2010 Press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